政府信息公开
领导信箱

在线提交

地震谣传的特点和识别

时间:2017-12-14 10:27 信息来源:未知 点击:次  【字体:
 
        地震谣传是指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在社会上传播、扩散并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地震虚假信息。严格地说,凡是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信息,均属于地震谣传。
        地震谣传的危害性相当大,它可以导致人心惶惶、人员外流、停工停产、社会秩序混乱,甚至使整个社会陷入瘫痪,其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次破坏性地震。
        地震谣传既然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,因此识别地震谣传,防止其扩散和蔓延就显得非常重要。而要识别它,就必须认识它,掌握它以下几个特点:
        1、    消息来路不正。地震谣传多来自“小道”消息
或海外“报道”。例如某某人透漏,据某国预测,据某国电台广播等等,其实并没有这回事。
        2、    预测十分“精确”。地震谣传所说的震级往往较
大,而发震时间、地点、震级又十分“精确”,远远超出了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。
        3、    打着专家的旗号。地震谣传易迷惑人的是,往
往打着国内外专家的旗号,借助权威迷惑群众。
        4、    带有恐怖或迷信色彩。
        5、    政府内部消息。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,每年都召开会议,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。个别不知实情的人误以为这是“内紧外松”,甚至将地震趋势预测意见说成预报,要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        地震预报的发布是一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大事,是极其严肃的科学问题,更是极其敏感的社会问题。为此,国家对地震预报的发布特别重视和谨慎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》对地震预报作了明确规定。国务院发布的《地震预报管理条例》也对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、评审、发布进行了详细规定。
        《地震预报管理条例》指出,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:①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。②新闻媒体刊登或者发布地震预报消息,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。③地市、县人民政府可在情况紧急时,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。
        我们要努力学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,用科学的方法武装头脑,让科学来平衡恐惧心理,用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去判断地震谣传,“不信谣,不传谣”。如果发现有人传播地震谣言时,一是要主动地劝说和制止,二是要尽快报告地震部门,由地震部门采取措施,防止地震谣传的继续扩散和蔓延。


上一篇:在学校怎么样避震
下一篇:没有了